新聞

2020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0年10月
教育由心出發 關注學生需要 用「愛」培育 學生全面發展
「學校是師生的『第二個家』,學校需要以實際行動照顧老師及學生,才是真正的『關愛校園』!」
閩僑中學 羅惠金校長
閩僑中學屹立於北角四十餘年,一直秉承「成功教育」的理念,讓同學「一步一腳印」地取得成功。羅惠金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革新求變,推動多項新發展,提升學與教成效之餘,同時增強師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。
從關愛出發 為家長學生建立歸屬感
學校是學生的「第二個家」,而閩僑中學則由關愛出發,洞察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,推展一系列針對性計劃。在學術方面,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,學校特意邀請本地國際學校的學生,到校與同學作英文口語練習交流;也舉辦English Thursday、English Breakfast、English Gallery等英語文化活動,以營造優良的英文語境。而且,學校也特意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擔任「星級導師」,以自身經驗教導學弟妹應試技巧。
在課業以外,學校精心設計「一人一枱椅 我們的學生 我們的孩子」計劃,每位新生都有一套「坐足6年」的專屬桌椅,增加學生的歸屬感。同時,學校非常重視同學的生涯規劃,教師輔導團隊於中五更為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學就業方向,讓學生能在餘下的一年時間裡針對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,向未來人生計劃邁進。此外,學校亦參與「學校起動」計劃,推行「師友計劃」,老師和羅校長都成為一眾學生的「心靈師長」,除了輔導工作,更會傾聽學生的大小心事,讓學生都感到備受關愛,讓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亦隨之提升。
羅校長認為家長也是閩僑中學的重要持分者,同樣需要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。因此,學校特別訂立「中一家長請入課室」計劃,在9月初舉辦兩次家長觀課日,讓家長觀看子女的上課情況,同時了解如何配合平板電腦進行學習,以協助子女在家中完成功課。而在10月至11月,中一級各班的雙班主任會與家長面談,彼此交流學生在課前課後的學習情況,直接建立家長對學校的信心和信任,放心讓子女到閩僑中學學習。
進修觀課共備 提升教學質素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教育亦同樣如是。羅校長認為要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,就先要加強教師培訓,以提升專業水平。在專業進修方面,學校每年會收集三次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數據,從中了解老師的教學水平,同時根據學校需要安排相應的持續專業進修,讓教師隨時掌握香港教育趨勢及嶄新資訊。
與此同時,除了任教學科設同儕觀課外,閩僑中學還開設公開課。在每學年4個學科的跨科公開課中,全校老師都可以參與觀課,從中增進學科知識外,更可從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之中獲得靈感,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。不僅如此,羅校長更會參與觀課,參考好的教學示範,並藉著教師發展日等機會進行學科交流,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提升教學效益,做到真正的「教學相長」。
除了日常校內教學外,專業教學團隊與區內中小學形成支援網絡。設計與科技科老師會在周末到區內小學協辦機械人興趣班,以自身專業STEM知識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效,部分小學更在閩僑中學教師幫助下,在全港機械人比賽中獲獎。教學團隊亦曾親身到小學為小六學生提供升中模擬面試,為升中學生做好準備。此外,學校亦時刻與時並進,早於2018年便與區內友校交流網上學習平台的支援,為未來教學趨勢做好準備。羅校長笑言:「學校早有開展網上教學的想法,亦在數年前開始著手預備,逐步滲入電子學習元素。因此,即使因疫情停課,學校的教學進度也沒有落後!」
各界動員支持 建設舒適學習環境
羅校長提及閩僑中學的三年計劃中的一大重點,就是透過升級學校的軟硬件,提升學與教的成效。學校得到外間機構的支援,在「學生園地」(Students’Corner) 裡添置桌球枱,同時舉辦「一Q清袋」等活動,為學生減壓。
羅校長笑言:「升級學校硬件確實不是一筆小花費,但閩僑中學校董會十分支持,更爽快地批出撥款!」在校董會的支持下,學校在今年大幅度整修校舍,包括翻新教員室、社工室、「學生園地」等設施,也增置了表演舞台、玻璃摺門、校史廊等,讓師生擁有一個舒適的教學及學習環境。同時,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,學校特意在自修室設置了獨立桌椅提供舒適環境,有助同學專心溫習。如學生需要小組學習,則可以利用「學生園地」裏的雙座位桌椅,為目標共同努力。
從學生潛能出發 回饋社會大眾
談到未來學校計劃,羅校長計劃配合中三校本特色課程及STEAM課程,成為職業訓練局STEM教育中心伙伴學校,於本年舉辦小學STEAM創意作品大賽。比賽既可以增進小學的STEAM學習效益,又可以與友校分享教學成果,而「尊重他人 共建和諧社會」的主題更與德育課程掛勾,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之餘,同時思考利用知識回饋社會的可能性。去年,學校更獲「優質教育基金」撥款200萬元,得以添置3D打印機,配合學生的校本STEAM課程。
與此同時,羅校長亦期望透過領袖訓練及課後小組活動,加強學生價值觀教育,同時發掘及展現潛能。學校特別在逢星期五第7至8課節設課後小組活動,聘請專業導師,開辦外語、中西樂器、化妝、運動等短期課程,讓學生可以「放下書本」,發掘學生獨特的興趣及潛能。學校更與外籍教學團體合作,開展「打壁球,學英語」活動,與外籍人士學習壁球運動之中學習英文日常用語,讓同學將學到的英語,應用到日常生活交流中。